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脱气

猜你喜欢

  • 胃中实热

    病证名。小儿实热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:“小儿气血俱盛者,则脏腑皆实,故胃中生热,其状大便则黄,四肢温壮,翕然体热也。”治宜清胃泻热。用泻黄散。

  • 大方脉

   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,专门治疗成年人疾病。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。宋代太医局,元、明、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。参见九科条、十三科条等。

  • 沉痔

    古病名。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:“微涩为不月,沉痔。”即痔下垂。参见内痔条。

  • 胎痛

    病证名。指妊娠腹痛。《资生集》引薛立斋:“妊娠腹中不时作痛,或小腹重坠,名胎痛,用内补丸。”

  • 硝菔通结汤

    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方。朴硝120克,鲜莱菔(切片)2500克。水煎顿服。治大便燥结久不通,身体兼羸弱者;近代也用于蛔虫性肠梗阻,粘连性肠梗阻,动力性肠梗阻,早期肠扭转及肠套迭,手术后肠麻痹等一般情况较

  • 医门普度温疫论

    见温疫论条。

  • 白通草

    出《药性切用》。为通草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绝道

    指非经脉所过之处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,必行绝道而出入。”

  • 青丁

    病名。出《中藏经》卷三。五丁之一。属肝经,起于目下,始如瘤瘢,其色青,硬如石,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,多恐悸,睡不安宁,或生筋骨之间,久则危,可用紫花草敷疮上。余参疔疮条。

  • 三痟

    病名。痛同消。即三消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三。详三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