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的阴阳兼象之一。如脉浮而兼涩。《难经·四难》:“一阳一阴者,谓脉来浮而涩也。”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铁筷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目连剳。见该条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面根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疡医证治准绳条。
泛指与四时气候相关的病邪,是季节流行病致病因素的统称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蛇含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通腑泄热的简称。详该条。
见《格致余论》卷一。阳,指气、火。多指精血亏损、阴不济阳所产生的内火。朱丹溪认为饮食失节,嗜酒纵欲,伤戕过度,则阳热易亢,虚火妄动,故阳常有余。
病证名。指头生小疮,浸淫瘙痒,黄膏出不生痂,连年不愈者。用苦参汤浸纱布塌疮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