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背俞穴

背俞穴

经穴分类名。①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。如肺俞心俞肾俞膀胱俞等(见表)。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出现异常反应,如敏感、压痛等;而刺灸这些穴位,又能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病变。②专指肺俞、心俞、肝俞脾俞、肾俞等五脏之背俞穴(见《灵枢·背腧》)。③泛指背、腰、骶部穴位(见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

背俞穴表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脚鼠耳草

    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婆婆指甲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风毒喉肿

    病症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触》卷二十四。多由风热痰毒上冲,致咽喉肿痛,汤水难下,或身发寒热,或颈生瘰疬。治宜疏风解毒,清热涤痰。用清气化痰丸加荆芥、薄荷、防风、僵蚕等,或用小陷胸汤加减。

  • 齐头蒿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牡蒿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凉八味丸

    即滋阴八味丸,见该条。

  • 萝卜甲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莱菔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厥俞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成》。即厥阴俞。见该条。

  • 黄古潭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孙一奎条。

  • 窍泄

    即泄泻。窍指“后窍”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太阴之复,则湿变乃举……甚则入肾,窍泻无度。”详泄泻条。

  • 易醒

    睡眠恍惚不安,容易惊醒。多因感受惊吓,或心胆气虚,或心火亢盛所致。老年人也常有此现象,但非病态。

  • 大巳寒丸

   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方。荜茇、肉桂各四斤,炮姜、高良姜各六斤。为细末,煮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治久寒积冷,脏腑虚弱,心腹疼痛,胁肋胀满,泄泻肠鸣,自利自汗,米谷不化,阳气暴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