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痢证汇参》卷四。即蛊注痢。详该条。
外科专著。晋末·刘涓子撰,南齐·龚庆宣整理。约撰于五世纪,因托名“黄父鬼”所遗而得名。原书共10卷。宋代以后存有两种残本。其一为题《刘涓子鬼遗方》的5卷本,流传较广。其卷1论痈疽病因,各种痈疽的鉴别;
俗称打灯火。出《本草纲目》。指用灯草蘸油燃火在穴位上直接点灼的一种灸法。操作时,取灯心草一段,蘸以植物油,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灼灸,当灼及皮肤时,可听到“拍”的响声。灼灸次数,根据病情需要掌握,一般3~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。即蛊注痢,详该条。
见幼科直言条。
同清金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蕨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八方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临观八极。”张志聪注:“地之八方也。”
又名臂膊。①指上肢(上膊)和前臂部(下膊)。②指上臂外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