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蒺藜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蘘荷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①头部易出汗,为太阳虚汗,常见于小儿体质虚弱者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上至头,下至项,不过胸,为太阳虚汗。”②阳明热郁发黄的先兆。《伤寒论》:“阳明病发热汗出,此为热越,不能发黄也。但头汗出,而
配穴法之一。指在表里相合的经脉上选配穴位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。一般以原络配穴法为代表,但不局限于此。如胃病取足三里(胃)与公孙(脾);咳嗽取太渊(肺)与合谷(大肠);肝病取太冲(肝)与阳陵泉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络石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三方。嫩桑枝尖五钱,汉防己三钱,当归身(酒炒)二钱,黄芪、茯苓各一钱半,威灵仙、秦艽各一钱,川芎、升麻各五分(或加人参)。水煎服。治指尖痛麻。
指眼球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目睛斜视倒目者何也?答曰:肝经受风邪所牵。”
即《黄色比吉经函》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由汗液淹淅皮肤皱折部位引起的湿疡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九:“肥人多汗,久不洗浴,淹淅皮肤,烂成疮者,痛不可忍。”用真蛤粉、滑石粉各等份撒疮上。经常保持皮肤清洁,可以预防发病。相当于间擦性皮炎。
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。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:“颃颡者,分气之所泄也。”
骨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五十二。又名脑盖骨、头颅盖、头盖骨、巅顶骨。即顶骨。左右各一,如瓦状列于颅盖两侧。李时珍:“人之头圆如盖,穹窿象天,泥丸之宫,神灵所集,……故有天灵盖诸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