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痟肾

猜你喜欢

  • 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

    书名。又名《伤寒方论》1卷。清·徐彬撰。刊于1667年。作者推崇喻嘉言《尚论篇》,但认为喻氏书略于方论,遂专辑方论,选录《尚论篇》中论证大意,分注于《伤寒论》113方之下,方解部分发挥己见以阐析仲景立

  • 虚火上炎

    肾阴亏虚,水不制火,出现阴火上升的证候。表现为咽干、咽痛、头昏目眩、心烦不眠、耳鸣、健忘、手足心热,或目赤、口舌生疮,舌质嫩红,脉细数等。治宜滋阴降火、补虚清热。

  • 揉大指甲法

    小儿推拿方法。《保赤推拿法》:“揉大指甲法,大指甲为外脾,揉之,补虚止泻。”

  • 上龈里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口内上唇粘膜上,当与水沟穴相对处。主治黄疸等。直刺0.1~0.2寸;或点刺出血。

  • 心虫

    即蛔虫,详该条。

  • 王孟英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士雄条。

  • 瘀血流注

    流注病的一种。因跌扑损伤,或产后恶露未尽,瘀滞经络,湿热毒邪乘虚而入,结而为肿,形成本病。初起局部肿胀,触之坚痛,皮色微红或青紫;继而皮色焮红灼热,并可向周围蔓延,伴有恶寒发热,骨节疼痛等症。久后成脓

  • 阳虚水泛

    脾肾阳虚,尤以肾阳(命门火)虚,温运失职,水液运行障碍,而泛溢于脏腑与躯体之间成为水肿、痰饮等证。《医宗必读》:“水虽制于脾,实则统于肾,肾本水脏,而元阳寓焉,命门火衰,既不能自制阴寒,又不能温养脾土

  • 惊泻

    病证名。指小儿脾胃虚弱,外受惊恐所引起的泄泻。临床特点为惊搐与泄泻并见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惊泄,粪青如苔,稠若胶粘。”宜以镇心抑肝,和脾胃,消乳食为治。可用四君子汤、异功散之类,勿用峻攻之药。

  • 旋推法

    推拿手法。为推法的一种。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作回旋移动,用力较轻,不带动皮肉筋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