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痞块

痞块

病名。①指腹腔内的肿块。《丹溪心法·积聚痞块》:“痞块在中为痰饮,在右为食(一云痰),积在左为血块,气不能作块成聚,块乃有形之物也,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。”《杂病广要·积聚》:“大抵积块者,皆因一物为之根,而血涎裹之,乃成形如杯如盘,按之坚硬也。食积败血,脾胃有之,痰涎之积,左右皆有之。”②即肝积。《慎斋遗书·痞块》:“痞块,肝积也,肝经湿热之气,聚而成也。”详肝积条。③即癥瘕。《东医宝鉴·积聚》:“痞块一名癥瘕,其不能移动者,是癥块也;或有或无,或上或下,或左或右者,是瘕块也。”参见癥瘕、积聚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蛇头蓼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赤胫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目瘴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热病》。瘴,引纵也。谓宜近而引之远,宜远而引之近,皆为牵掣也。此处指目牵动感。

  • 冰瑕障

    病证名。即冰瑕翳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气轮枯落

    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白珠红肿,长垂若舌卷下舐。”参见形如虾座条。

  • 产后恶血入脾

    病证名。指产后由于瘀血入于脾经,出现哕恶不食的症候。吴悔菴《秘传内府经验女科》:“产后食伤而呕,血亦随气上逆,入于脾胃,故哕恶不食,宜服抵圣汤治之(人参、半夏、陈皮、泽兰、赤芍、炙草、生姜)。”

  • 上皮疹

    即马牙。详该条。

  • 折里十补散

    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八。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,见该条。

  • 地罗汉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滚山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咳逆嗽

    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咳嗽》。指咳呛气逆的痰嗽。治疗可用蛤粉、青黛、瓜蒌、贝母等。参见咳嗽、咳逆、痰嗽等条。

  • 湿热脚气

    病名。指脚气因湿热相搏所致者。《寿世保元·脚气》:“湿热脚气为病,肢节烦痛,肩背沉重,胸胁不利,兼遍身疼痛,下注足胫肿痛,脚膝生疮赤肿,及内外生疮,脓水不绝,或痒或痛。”治宜当归拈痛汤加减。参见脚气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