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松塔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齿龈的根部。
即大肠经虚寒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,手阳明经也。病苦胸中喘,肠鸣虚渴,唇干目急,善惊泄白,名曰大肠虚冷也。”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蜘蛛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灸著作。又名《膏肓腧穴灸法》。1卷。宋·庄绰撰。1128年刊行。书中介绍膏肓穴的主治、部位及不同流派的取穴法等,并附有插图。参见针灸四书条。
①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白前之别名。②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百部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阳明经之阳络。名害蜚,详该条。
见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即浙贝母,详该条。
出《类经图翼》。位置同女膝穴,见该条。
【生卒】:1789~1847【介绍】:清代人。字瀹斋,别号云娄农。曾任翰林院修撰,江西、湖北学政,兵部侍郎,及湖南、湖北、云南、贵州、福建、山西等地巡抚和总督。他在各地广泛搜集植物标本,绘制成图,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