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《中药志》。为海风藤之别名。②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假蒟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五疸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:“谷疸之为病,寒热不食,食即头眩,心胸不安,久久发黄……。”可伴见食难用饱,小便不利,脉沉等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:“失饥饱甚,则胃中满塞,谷气未化,虚热熏蒸,遂
见《广西植物名录》。为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同喑。即失音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生于上臂外侧的瘤。见清·高梅溪《外科图说》卷三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珍珠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亩条。
病名。见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六。聤耳的别名。系指脓耳耳内流脓腐臭者。又叫内耳疳臭。名称各异,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。久病可致耳聋。参见聤耳、耳疳条。
病名。指瘟疫之腹痛如绞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绞肠瘟,肠鸣干呕,水泄不通,是此类绞肠痧,急宜探吐之,服双解散。”参见瘟疫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山茱萸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