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倒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舌鉴总论条。
唐代太医署中的一种职称。其职责为学习并协助药园师种植药物,共8名。参见药园条。
病名。即牵拉肘,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莸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七:“少腹胀满,引膀胱急痛名曰脉疝。”即小腹部胀满而伴有拘急疼痛的病症。宜服七疝丸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石上柏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又名漏风。《素问·病能论》:“有病身热解堕,汗出如浴,恶风少气,……病名曰酒风。”详漏风条。
体表部位。即頞,又称下极或山根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王宫在于下极。”古人喻鼻为帝王宫室,故名。《中西汇通医经精义》:“王宫今名山根。”其内应于心,心为君主之官,故名。参见山根条。
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即弄舌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