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濒湖脉学

濒湖脉学

  • 濒湖脉学

    序浮(阳)沉(阴)迟(阴)数(阳)滑(阳中阴)涩(阴)虚(阴)实(阳)长(阳)短(阴)洪(阳)微(阴)紧(阳)缓(阴)芤(阳中阴)弦(阳中阴)革(阴)牢(阴中阳)濡(阴)弱(阴)散(阴)细(阴)伏(阴

  • 濒湖脉学

    脉学著作。1卷。明·李时珍撰于1564年。李时珍鉴于高阳生《脉诀》可商之处颇多,遂撷取诸家脉学精华,撰成此书。书分两部分,前一部分论述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、虚、实等27脉,作者以明晰的语句和生动的比

猜你喜欢

  • 恶实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牛蒡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

    见订正金匮要略注条。

  • 颧骨伤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多因跌打所致。伤后轻者青肿硬痛,重者颧骨平塌或凹陷,可伴有牙关紧急,嚼物艰难,鼻孔出血,流泪或听觉障碍等。治宜清创、整复;内服正骨紫金丹或云南白药、七厘散、接骨丸等;外用

  • 客主人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素问·气府论》。《针灸甲乙经》作上关穴别名。见该条。

  • 矮桐

    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臭牡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痰积腹痛

    病证名。指脾胃功能失调、水湿停积成痰而致的腹痛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痰积腹痛之症,时痛时止,利下白积,光亮不臭,或恶心眩运,或响如雷鸣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腹少腹病源流》:“痰积腹痛,下白物,时眩,喜热

  • 维胞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经外奇穴汇编》。位于髂前上棘下方之凹陷处;或于维道穴斜下1寸处取穴。主治子宫下垂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  • 振寒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发冷时全身颤动。有谓系战慄之轻者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振寒,谓寒而颤振也。”《灵枢·口问》:“寒气客于皮肤,阴气盛,阳气虚,故为振寒、寒栗。”《张氏医通·寒热门》:“

  • 上甲

    出《证治要诀》。即鳖甲,详该条。

  • 马氏眼药

    即马应龙眼药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