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温毒发斑

温毒发斑

病证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·治伤寒时气温病方》。又名时疫发斑瘟疫发斑,时气发斑。多因毒气弥漫营卫三焦壅闭,燔灼气血所致。《重订广温热论·论温热兼症疗法》:“温毒发斑,不因失汗、失下。初起脉浮沉俱盛,壮热烦躁,起卧不安;外或头面红肿,咽喉肿痛吐脓血面赤如锦纹,身痛如被杖;内则烦闷呕逆腹痛狂乱,躁渴,或狂言下利。如是而发斑者,点如豆大而圆,色必紫黑而显,胸背腰腹俱稠。毒气弥漫营卫,三焦壅闭,燔灼气血,斯时而任白虎之化斑犀角大青之解毒,邪毒得凉而愈郁,反致不救;惟下之则内壅一通,邪气因有出路,斑毒亦从而外解矣。治法紫草承气汤、拔萃犀角地黄汤二方合用,加金汁,皂角刺最效。病势极重者,症必浑身发臭,不省人事,口开吹气,舌现黑苔黑瓣底,必须用十全苦寒救补汤,生石膏加重四倍。“…·惟斑色紫者虽为危候,黄连解毒合犀角地黄汤连投数剂,亦可十中救二三。”参见温毒、瘟疫、时疫发斑、瘟疫发斑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双喉痹

    病名。多由肺胃积热复感风毒所致。见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生于上腭关内,两边形如榄核,痛而难食。”咽喉两边肿痛,面赤腮肿,甚或肿连项外,汤水难咽。语声难出,脉洪大。治宜疏风清热、解毒。用银翘散、清咽散、六

  • 杂症大小合参

   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。

  • 参芪丸

    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五方。生黄芪、苦参(酒炒)、苍术(米泔炒)各一斤。为细末水泛为丸,绿豆大,每服三钱,白开水送下。治疥疮脓窠。

  • 阳结

    病证名。①指胃肠实热燥火所致的便秘。见《兰室秘藏·大便燥结门》。《医学入门·燥结》:“结有能食脉实数者为阳结。”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,此或以饮食之火起于脾,或以酒色之

  •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

    书名。又名《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要》。7卷(包括首卷1卷)。明·熊宗立(勿听子)撰于1438年。本书卷首为八十一难经纂图,共绘有解释《难经》本文的图表28图。正文部分则逐条作注,对于难释的字义、词义及

  • 食养

    指饮食调养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;……谷肉果菜,食养尽之,无使太过,伤其正也。”

  • 陈承

    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武林(今安徽贵池)人。早年丧父,母子居淮阴间,钻研医学,治病多有奇效。因见《本草》、《图经》二书流传不广,于是将二书合编,并附以古今论说和己见,1092年(元祐七年)编成《重广补注

  • 对口痈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脑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离火廓

  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,用八卦配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命名者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。即火廓。详该条。

  • 胎呆

    指胎儿在母体无力挣动,非胎真死。《保产万全经》:“胎呆乃无力挣动,非真死也。盖小儿端坐腹中,临盆时头转向下,脚转向上,以便奔生。若遇腰曲,则腹中窄狭,门路遮闭,而关津为之阻碍矣,及再寻门路,又为腰曲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