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七方。生地黄一斤(打汁,入酒少许),熟附子一两半(去皮脐切片,入生地汁煮成膏,取附片焙干),山药三两(研末)。以膏捣丸,每服三十丸,空腹米饮送下。治阳虚吐血。
证名。指眼部畏惧风寒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风入系头,则为目风眼寒。”
经穴别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天窗。见该条。
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薏苡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七。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许思文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冲疽①。见该条。
痧证之一。指痧之急发痛晕而危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紧痧,其痛急,霎时晕倒,不消半刻即死,故曰紧。若知之者,急为放血焠刮。”方用涤痧丸。参见痧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七。即水毒病。详该条。
草兹,枯死的青草。指青而失去润泽之色。喻肝的真脏色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:“青如草兹者死。”参见真脏色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