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治病必求于本

治病必求于本

治则术语。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治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,也就是审察疾病的阴阳逆从,才能确定治法。例如同是发热的证候,其原因有六淫外感七情内伤以及痰、食、劳怯、虫疰等的不同,有阳盛发热、阴虚内热的差异。对不同的病因病机所引起的发热、不能专用寒凉清热的药物,必须寻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。《医门法律》:“故凡治病者,在必求于本,或本于阴,或本于阳,知病所由生而直取之,乃为善治。若不知求本,则茫如望洋,无可问津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郑杏庵

    【介绍】:见郑承洛条。

  • 甘蒲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香蒲,详该条。

  • 犁壁藤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粪箕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三丫苦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又名三桠苦、三叉虎、三枝枪。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Euodia lepta(Spreng.)Merr.的根及叶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苦,寒。清热解毒,祛风止痛。①治感冒高热,

  • 触诊

    诊法之一。又称按诊。用手对病人体表进行触摸按压,以获得诊察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。包括按肌表、按手足、按胸腹、按额部、按俞穴等。

  • 脖胦

    经穴别名。即气海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肓之原,出于脖胦。”

  • 少腹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小腹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阴廷

    位于阴囊之后、会阴之前的高起部分。《身经通考·身经问答》:“下极之前,男为阴廷,女为窈漏。”

  • 舌苔厚

    一般表示里有积滞、痰饮、湿浊。淡红舌白腻苔,为痰饮、湿浊、食滞;淡红舌白厚堆积如粉苔,可见于温疫初起或有内痈;舌红苔黄腻,气分湿热;舌红苔黄厚而干,邪热深入,里实已成(见《辨舌指南》)。

  • 标本

    标本是个相对的概念,也是一种主次的关系。①凡病因与症状,先病与后病,正气与邪气,病在内与病在外等,都有标本的关系。从人体与致病因素来说,人体的正气是本,致病的邪气是标;以疾病的本身来说,病因是本,症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