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水分

水分

经穴名。代号RN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分水中守。属任脉。位于腹正中线,脐上一寸。布有第八、九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、静脉。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,以及肾炎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5~7壮;或艾条灸10~20分钟。②病证名。①指肾虚不能制水,水气流散于四肢而致的肢肿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肿病诸候》:“水分者,言肾气虚弱不能制水,令水气分散,流布四支,故云水分,但四支皮肤虚肿聂聂而动者,名水分也。”②指妇人先患水肿后月经闭止的病症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先病水后经水断,名曰水分。”参见水肿、肢肿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瑞孙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字廷芝。庆元路(今浙江宁波)人。温州路医学正,与其子宅之同著《难经辨疑》,已佚。

  • 大肠实热

    即大肠经实热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,手阳明经也,病苦肠满,善喘咳,面赤身热,喉咽中如核状,名曰大肠实热也。”治宜苦寒攻下。

  • 舌疔

    病名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六:“舌疔舌上生紫皰,其形如豆寒热憎。”由心脾火毒所致者,症见舌生紫皰,其形如豆,坚硬而疼痛,并兼发热恶寒。初起宜泻火解毒,用五味消毒饮、黄连解毒汤等加减;或外擦紫雪散,或噙化

  • 逼牙风

    病名。见《喉危治异》。多由阳明邪热上冲,或肾水虚亏,虚火上炎,致满口牙齿动摇,牙缝出血,或龈肉呈红紫色。治法:属邪热上冲所致者,宜清热泻火,可选用清胃散、黄连解毒汤等加减。属虚火上炎者,宜滋阴降火,可

  • 金丝七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红毛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飞尘眯目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即尘埃入目。详该条。

  • 林亿

    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任光禄卿直秘阁,精医术。1057年(嘉祐二年)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,仁宗赵祯命掌禹锡、林亿、高保衡、孙兆等校订医书,经十余年,於神宗熙宁年间(1068~1077年

  • 浑浑焞焞

    证名。表现为听觉不清,反应迟钝。多由湿浊上蒙,肝胆实火或肾虚而精气不得上承所致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心痛耳聋,浑浑焞焞。”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病耳聋浑浑焞焞。”

  • 土参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银柴胡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手指平推扣拨法

    推拿方法之一。简称指拨法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