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死血胁痛

死血胁痛

病证名。指瘀血内停所致的胁痛。见《医钞类编·胁痛门》。《证治准绳·胁痛》:“死血者,日轻夜重,或午后热,脉短濇或芤,桃仁承气汤加鳖甲青皮柴胡、芎、归之属。若跌扑胁痛者,亦是死血,宜复元活血汤破血散瘀汤。”《证治汇补》卷六:“左胁下有块作痛,夜甚者,死血也。”《辨证录·胁痛》:“血死难于推移,行气而沉积不化,必用败血之药以下死血,而痛可除也,方用抵当丸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十:“死血,由恶血停留于肝,居于胁下,以致胠胁肋痛,按之则痛益甚,宜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桃仁、红花、乳香、没药。”参见肝郁胁痛、瘀血胁痛、跌扑胁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精珠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谷精草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问睡眠

    十问之一。嗜睡(多寐)多因阳虚阴盛,或痰湿困阻。昏睡而伴有高热,为邪犯神明;神倦肢怠而多卧,为气弱神虚。病后身热喜眠,为余邪未清;无热喜眠,为正气未复。失眠(不寐)虚证较多,可见于心血不足、心肾不交、

  • 润下

    又称缓下。用于不宜峻下的肠燥津枯的病证。如老年人肠燥便秘或习惯性便秘,以及孕妇或产后便秘,采用的药物多属甘平而润滑,如火麻仁、郁李仁、蜂蜜等。又如大肠热结而津液枯燥的便秘,则用滋阴增液的药物,如玄参、

  • 凤石医仙

    【介绍】:见徐豳条。

  • 赵鄂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治病多奇效,后官至太仆卿。

  • 龙舌叶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龙利叶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胀后产

    相当于枕后位。阎纯玺《增补绘图胎产心法》:“胀后产。乃儿头后骨偏柱产母谷道。不得下者。”参见偏产条。

  • 鬲咽

    病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等篇。即噎膈。

  • 血热崩漏

    病证名。多因素体阳盛,过嗜辛辣,或感受热邪,或五志化火,热郁于内,损伤冲任,迫血妄行;或忿怒伤肝,肝经火炽,血失所藏等,以致经血妄动。症见突然阴道大量出血,或淋沥日久不止,血色深红,稠粘,面赤口渴,烦

  • 玉柱骨

    骨名。即旋台骨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