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了吾正阳篇选录
见医学粹精条。
见医学粹精条。
病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肠痫之为病,不动摇。”参痫条。
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乃神珠(即黑睛)被头风痰火所蒸,色死而实,绝似煮熟田螺,其凸与平陷亦如之,故名。”与旋螺突起类同,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增订治疔汇要》卷上。多由七情郁怒忧思,气血瘀滞,或食秽恶之品所致。症见疔生舌旁,形若开花,舌多紫色。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此症百无一、二,犯者极凶,因怒气伤心肾,不开花者易治,开花而黑色者,心
见《中级医刊》(5):57,1959.即芭蕉油,详该条。
病证名,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小眦之间生一漏,时流血水,其色鲜红。是病由心络而来,下焦火横行之疾。”治宜清热祛风除湿,可选用白薇丸或泻湿汤加减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指生于小腿肚的痈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生平不详。撰有运气著作《天元秘演》10卷,已佚。
婴儿出生后,左右顶骨与额骨形成的菱形骨间隙。参见囟条。
病名。指肠胃实邪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。见《洁古家珍·杂方》。《医学心悟·大便不通》:“阳明胃实,燥渴、沾语、不大便者,实闭也,小承气汤下之。”《金匮翼·便闷统论》:“实闷有寒有热。热实者,宜寒下;寒实者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形圆而小,疮口内有油者。治同疔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