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蓝花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大肺筋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赪桐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秋温证治》方。金银花、焦栀子、连翘各9克,薄荷、豆豉、蝉蜕各4.5克,鲜芦根24克,桔梗1.8克,鲜浮萍30克。水煎服。治太阴秋温,发热脉数,骨节酸或不酸,自汗或无汗,口渴或不渴。如自汗者,去浮萍、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豨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。即犀角汤第一方,见犀角汤条。
病名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劳汗当风,寒薄为皶。”指颜面及鼻部发生的红色丘疹。类似酒皶。参见该条。
古时纺纱织线之针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二曰员针,取法于絮针。”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五疳之一。详五疳条。
医论著作。六卷。明·赵献可撰于1617年。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,倡言“命门之火”是人体之本,强调命门真火、真水的重要性。全书以保养“命门之火”贯串处理养生、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,故题名为“医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