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五脏六腑的统称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列别藏府。”
见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即锁脚马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明叔。浦城(今福建浦城)人。在太学时,曾随名医史载之学习,精通医术,疗效甚高。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方。生黄芪、鲜茅根、生石膏各12克,蜂蜜30克,甘草末6克,山药末9克。先将黄芪、石膏、茅根煎十余沸,去滓取汁,调入甘草、山药末同煎成膏,再入蜂蜜,令微似沸,分三次服,一日服完。治肺
证名。指带脉不和出现的病症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阳明虚,则宗筋纵,带脉不引,故足痿不用也。”《脉经》卷二:“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,冲阴股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带脉病源流》:“中分不运,必病腹满。阴阳两虚
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青岩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绩之次子,郑承湘之弟,亦继家学,撰有《喉科杂证》一书,未见刊行。
病证名。见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衄血。详该条。
通亢、吭。颈前部;喉咙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不搤其肮。”
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。②指阴寒盛于内,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