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撑开押手法

猜你喜欢

  • 积热

    病证名。见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。小儿表里遍身俱热,日久不止,颊赤口干,大小便涩,谓之积热。乃内因乳食肥甘;外因重被厚棉,炉火侵迫所致。此内外蕴积之热,先以三黄丸下之,后以凉惊丸调之。

  • 哑瘴

    病名。即哑瘴喉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百枝

    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草薢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经行身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。多因风寒表邪郁阻经络,营卫失调,或因失血过多,筋脉失养所致。症见经行时或经行前后,身体疼痛发热恶寒。若身痛而胀,无汗者为表实,宜发散表邪,用麻黄四物汤;若发热恶寒

  • 外寒

    ①外感之寒邪。因寒邪袭表,阳气不得宣通透泄,出现恶寒、发热、无汗、头痛、身痛、脉浮紧等症。②指体表阳气不足,形寒怕冷的证候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阳虚则外寒。”

  • 藩蔽

    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。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明堂广大,藩蔽见外。”

  • 长春子

    即邱处机。见该条。

  • 感冒退热冲剂

    见《中药制剂手册》。大青叶、板蓝根各3公斤,草河车、连翘各1.5公斤。用煮提法提取三次,各煮沸一小时,过滤浓缩至9公斤左右,放冷加入一倍量95%乙醇,搅匀,沉淀24小时,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,加

  • 龟尾漏

    病名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此症生于龟尾穴下,下身一段及背脊骨上皆红肿作痛,潮热身重……漏孔出脓极多。”治法:先用化肉膏外贴,至肉黑时以针拨开,则脓随针出,排脓后于孔内插药三次,促其脓干,内服中九丸

  • 杨子建

    【介绍】:见杨康候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