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急喉痹

急喉痹

病名。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七:“冰片破毒散,治急性喉痹。”多由肺胃积热,邪毒内蕴,风痰上涌所致。症见咽喉肿痛迅速,胸闷气促,吞咽不利,痰涎壅盛,声如拽锯。《喉科种福》卷四:“喉痹之为病,颈项肿痛,面赤口红,头痛身疼;气促痰鸣,牙关紧闭,语言不出,汤水不下,其来暴,其势危。”治宜清热毒,祛风痰。用银翘散,加味黄连解毒汤清咽利膈汤等加减。外用霜塞清茄散(血竭儿茶、硃砂、薄荷雄黄硼砂荆芥细辛麝香、冰片,共为细末)吹患处;或于少商穴刺破出血以泻其热;若脓成,可针刺排脓等。急喉痹包括多种急性阻塞性喉病。参见有关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郝公景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民间医生。自采药物于泰山,为人治病多效。

  • 尺脉

    寸口脉三部之一。详寸关尺条。

  • 微甚

    ①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浅淡与深浓,以了解疾病的虚实。《望诊遵经》:“色浅淡者谓之微,色深浓者谓之甚。微者正气虚,甚者邪气实。自微而甚,则先虚而后实;自甚而微,则先实而后虚。”②形容同类性质

  • 虚坐努责

    证名。指时时欲便,但登厕努挣而不排便。多因痢久伤及阴血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痢》:“其或气行血和积少,但虚坐努责,此为无血证。倍用当归身尾,却与生芍药、生地黄、生桃仁佐之,复以陈皮和之,血生自安。”

  • 埋植疗法

    又称埋藏疗法。是指在穴位皮下埋留异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埋留羊肠线或药物者,又可特称为“埋线疗法”或“埋药疗法”。临床操作时,首先选择经过灭菌处理的异物,对施术部位常规消毒,如施行埋线,可以外科缝皮针或

  • 太仓

    ①指胃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胃者,太仓也。”以其容纳水谷,故名。②经穴别名。《灵枢·根结》载:“太阴根于隐白,结于太仓。”后《针灸甲乙经》等书列作中脘穴之别名,见该条。

  • 牛尾巴花

    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青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脊背强

    证名。亦称脊强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。指脊椎肌肉、筋脉强急。多因督脉、膀胱经脉病变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:“脊背强,灵枢云,督脉之别,名曰长强,其病实,则脊强。”又曰:“足太阳之脉病,则腰脊强痛。

  • 医易通说

    医论著作。2卷。清·唐宗海撰于1892年。此书将《易》学中有合于医理者予以引申发挥而为医学探源。上卷演先天八卦,将太极生两仪而有阴阳,以阐述中医阴阳学说,且将世界五方配之以应黄、赤、白、黑诸人种。下卷

  • 心阴不足

    即心阴虚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