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归脾丸

归脾丸

《中国药典》:归脾丸

药方名称归脾丸

处方党参80g白术(炒)160g 炙黄芪80g 炙甘草40g茯苓160g远志(制)160g酸枣仁(炒)80g龙眼肉160g当归160g木香40g大枣(去核)40g

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、小蜜丸或大蜜丸;气微,味甘而后微苦、辛。

炮制上十一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用炼蜜25~40g加适量的水泛丸,干燥,制成水蜜丸;或加炼蜜80~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,即得。

功能主治益气健脾,养血安神。用于心脾两虚,气短心悸,失眠多梦,头昏头晕,肢倦乏力,食欲不振,崩漏便血。

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,水蜜丸一次6g,小蜜丸一次9g,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3次。

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

贮藏密封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《医学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七:归脾丸

药方名称归脾丸

处方黄耆1钱,龙眼肉1钱,酸枣仁1钱(炒),人参1钱,木香2分,甘草(炙)2分半。

功能主治思伤脾,神不归于脾而健忘怔忡。

用法用量生姜3片,水煎服。

摘录《医学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七

猜你喜欢

  • 巴石丸

    药方名称巴石丸处方白矾(飞令霜白,谓之巴石)。制法上为细末,以熟猪肝(牛肝尤佳)为丸。功能主治气痢。用法用量空心米饮送下。如食素人以蒸饼为丸服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二一○引《肘后方》

  • 澄清饮

    《得效》卷十一:澄清饮药方名称澄清饮处方白矾2钱半,南星5钱,半夏5钱,蚌粉5钱,知母5钱,贝母5钱,甘草5钱,人参3钱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痰壅咳嗽不止;亦治小儿因饮乳逆气,触于肺经作嗽久不止。用法

  • 神水丹

    药方名称神水丹处方天花粉玄参各9克青黛地骨皮各6克冰片1.2克牛黄3克知母川贝母各18克制法上为细末,以藕汁熬膏为丸,如弹子大。功能主治治失音。用法用量噙化润下。摘录《丹台玉案》卷三

  • 独活膏

    药方名称独活膏处方羌活半两,独活半两,丹参半两,葱白半两,豆蔻1两。制法上药入菜油内,觉油香,更入黄蜡,候蜡熔成膏即是。功能主治疥癣。用法用量用时先洗疮,拭干敷药。摘录《鸡峰》卷二十二

  • 陈皮石韦散

    药方名称陈皮石韦散处方石韦1两,赤芍药3分,瞿麦穗1两,木通1两,陈皮3分,茯苓3分,桑白皮3分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下焦有热,淋闭不通,小腹妨闷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温服

  • 消补兼施汤

    药方名称消补兼施汤处方人参3克白术9克 薏仁15克茯苓9克黄耆15克防风105克白矾3克白芍9克陈皮1.5克白芥子9克功能主治补气消痰。治气虚痰滞,人身生块而不消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石室秘录》卷

  • 灵草洗药方

    药方名称灵草洗药方处方白茅嘴根、紫背乌柏根、三白草、索草根、白毛桃、水杨柳根、毛狗脊、穿山蜈蚣、班(木尚)根、乌枹根、乳枹根、青木香、赤葛根、铁菱角、白马骨、老茶、臭桐叶、三角枫、隔山叫、回封草、乌茶

  • 五疳保童圆

    药方名称五疳保童圆处方黄连(去须)、白鳝头(炙令焦黄.无.即炒白芜荑充代)、草龙胆(去芦)、雄黄(研飞)、青橘皮(去瓤)、五倍子、夜明砂(微炒),各一两;蟾头一枚(炙令黄色),苦楝根、天浆子(微炒)、

  • 拒风丹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拒风丹药方名称拒风丹处方荜拨半两,防风(去芦.叉)一两半,川芎四两,细辛(洗.去叶)三钱半,天麻(去芦)、甘草,各一两。炮制上为细末,炼蜜圆如龙眼大。功能主治治一切

  • 柏汤

    药方名称柏汤处方嫩柏叶。制法上以线系,垂挂一大瓮中,纸糊其口,经月视之,如未甚干,更闭之,至干则取出为末,如嫩草色。如不用瓮,只密室中亦可,但不及瓮中者青翠,若见风则黄矣。功能主治轻身益气,耐寒暑,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