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候名。①脾经风邪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脾风之状,多汗恶风,身体怠惰,四肢不欲动,色薄微黄,不嗜食,诊在鼻上,其色黄。”②肝传脾之病,肝为风木,故名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肝传之脾,病名脾风。发瘅,腹
病名。六畜痫之一。即马癫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马痫之为病,张口摇头,马鸣欲反折。灸项风府、脐中二壮。”参见六畜痫、马癫条。
病名。见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。即脱臼。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水苦荬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璞条。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即刺莓果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赤白粘胨相杂同下的痢疾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:“小儿体本挟热,忽为寒所折,气血不调,大肠虚弱者,则冷热俱乘之,热搏血渗肠间,其利则赤,冷搏肠津液凝,其利则白,冷热相交,血滞相杂,肠虚者泄,故
①阴邪极盛,积聚于内,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象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脉口四盛,且大且数者,名曰溢阴。溢阴为内关,内关不通,死不治。”②经穴名。代号:PC6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属手厥阴心包经。手厥阴之络穴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棱术汤,见该条。
书名。严苍山撰于1924年。作者选集临床常用方剂139首(包括附方),按清·汪昂《汤头歌诀》的体例编写,并与《汤头歌诀》合编为《汤头歌诀正续集》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