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川乌

川乌

药材名称川乌

拼音Chuān Wū

英文名RADIX ACONITI

别名乌头、五毒根

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. 的干燥母根。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,除去子根、须根及泥沙,晒干。

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,稍弯曲,顶端常有残茎,中部多向一侧膨大,长2~7.5cm,直径1.2~2.5cm。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,皱缩,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。质坚实,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,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。气微,味辛辣、麻舌。

鉴别(1) 本品横切面: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;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,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,类长方形、方形或长椭圆形,胞腔较大;内皮层不甚明显。韧皮部散有筛管群;内侧偶见纤维束。形成层类多角形。其内外侧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。木质部导管多列,呈径向或略呈“V”形排列。髓部明显。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。

粉末灰黄色。淀粉粒单粒球形、长圆形或肾形,直径3~22μm;复粒由2~15分粒组成。石细胞近无色或淡黄绿色,呈类长方形、类方形、多角形或一边斜尖,直径49~117μm,长113~280μm,壁厚4~13μm,壁厚者层纹明显,纹孔较稀疏。后生皮层细胞棕色,有的壁呈瘤状增厚突入细胞腔。导管淡黄色,主为具缘纹孔,直径29~70μm,末端平截或短尖,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,有的导管分子粗短拐曲或纵横连接。

(2) 取本品粉末约5g,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3ml,浸渍1小时,时时振摇,滤过,取滤液6ml,蒸干,残渣加7%盐酸羟胺甲醇溶液10滴与0.1%麝香草酚酞甲醇溶液2滴,滴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,再多加4滴,置水浴中加热1分钟,用冷水冷却。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~3,加三氯化铁试液1~2滴与氯仿1ml,振摇,下层液显紫色。

(3) 取本品粉末0.5g,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.5ml,振摇10分钟,滤过。滤液置分液漏斗中,加硫酸液(0.25mol/L)20ml,振摇提取,分取酸液适量,用水稀释后照分光光度法(附录Ⅴ A)测定,在23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。

炮制制川乌:将原药材拣净,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,用凉水浸漂,每日换水2次,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;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;另外用甘草、黑豆煎汤,加入漂过的川乌,煮透,至内无白心时取出,去掉药渣,晒至半干,闷润后切片、晒干即可(每100斤用甘草5斤、黑豆10斤)。有些地区加甘草、鲜姜等辅料与草乌同蒸;有些地区分别用豆腐甘草金银花、鲜姜或皂角等辅料与草乌同煮。

性味辛、苦,热;有大毒。

归经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用于风寒湿痹,关节疼痛,心腹冷痛,寒疝作痛,麻醉止痛。

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。

注意生品内服宜慎。不宜与贝母类、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。

贮藏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鲤鱼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鲤鱼药材名称鲤鱼拼音Lǐ Yú别名大鲤鱼、鲤来源鲤形目鲤科鲤鱼Cyprinus carpio L.,以全鱼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。功能主治消肿,利小便,镇咳平喘,下乳安胎

  • 龟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龟肉药材名称龟肉拼音Guī Ròu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肉。原形态形态详"龟版"条性味甘咸,平。①《食疗本草》:"温,味酸。"②《日用本草》:"味酸,温,有小毒。"③《纲目》

  • 橘核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橘核药材名称橘核拼音Jú Hé英文名SEMEN CITRI RETICULATAE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

  • 小花吊兰

    药材名称小花吊兰拼音Xiǎo Huā Diào Lán别名三角草、山韭菜、土麦冬来源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小花吊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lorophytum laxum R. Br.采收和储

  • 小马齿苋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马齿苋药材名称小马齿苋别名地锦来源马齿苋科小马齿苋Portulaca quadrifida 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微酸、微苦,平。功能主治止痢杀菌。主治痢疾,肠炎,

  • 酸猴儿

    药材名称酸猴儿拼音Suān Hóu ér英文名Faber Fordiophyton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异药花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ordiophyton fa

  • 大板山蚤缀

    药材名称大板山蚤缀拼音Dà Bǎn Shān Zǎo Zhuì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大板山蚤缀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enaria tapanshanensis Tsui采收和储藏:6-7

  • 丝绵

    药材名称丝绵拼音Sī Mián别名绵(《本草拾遗》),蚕绵(《医林纂要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、扯松的制成品。功能主治治吐血,衄血,便血,血崩,痔疮,外伤出血,聤耳,冻疮。①

  • 飘带草

    药材名称飘带草拼音Piāo Dài Cǎo来源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飘带草Bupleurum candollei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收,切段,晒干。性味苦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解毒,祛风

  • 黄龙藤

    药材名称黄龙藤拼音Huánɡ Lónɡ Ténɡ别名五香藤、通气香、铁骨散、小血藤、蛇毒药、拔毒散、小红袍、岩青叶、大红袍、满山香、滑藤、紫龙、血藤、五沙藤出处黄龙藤收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蔓草类,说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