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。为蘘荷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斑叶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肉豆蔻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位于尺泽前下一寸,直对中指处。主治甲状腺肿大,上肢麻痹,前臂痉挛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证名。指肝受寒邪所致的病证。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:“肝中寒者,两臂不举,舌本燥。喜太息,胸中痛,不得转侧,食则吐而汗出也。”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五脏中寒证》:“肝中寒之状,其人洒洒恶寒
【介绍】:见许叔微条。
出清·亟斋居士《达生篇》。指胎产而言。因其为生人之始,故名原生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通草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第八。又称沙淋、石淋。以小便排出沙石为主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五淋二浊源流》:“轻则为沙,重则为石。”详石淋条。
病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高风雀目内障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