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实证

实证

因邪气盛而正气尚未虚衰而致的证候。热性病的实证,表现高热,面赤口渴烦躁谵语,或腹满痛而拒按便秘,尿短赤,舌质苍老,苔黄干糙,脉实有力等。实证所结聚的邪气以气血郁结、热邪、水饮、停痰、食积虫积癥瘕积聚等较为常见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邪气盛则实。”《医学心悟》:“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,痛而拒按,病新得,人禀厚,脉实有力,此实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尿道

    为膀胱通出体表的管道。

  • 遂生福幼合编

    儿科著作。即《遂生编》和《福幼编》的合刊本。或有名《保赤联珠》、《庄氏慈幼二种》者。详遂生篇、福幼篇各条。

  • 心悬痛

    证名。指心痛而兼悬荡感觉者。多因水饮或寒邪内留,气机上逆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心中痞,诸逆,心悬痛,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。”《金匮要略心典》:“诸逆,该痰饮、客气而言。心悬痛,谓

  • 壁蟢窠

    见《外科全生集》。即壁钱幕,详该条。

  • 朝鲜参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别直参,详人参条。

  • 对口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即脑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扑地金钟

    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金边兔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乳积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幼科金针》。又名伤乳、乳不消、乳滞。婴儿哺乳失宜,停滞不化而得。症见呕吐泄泻,吐出物与泄下物均有未消化的乳瓣,且有馊臭气,伴有面色青黄,发热,口渴,多睡,口疮,身渐黄瘦等。治宜开胃消导,先

  • 足阴阳

    出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。指循行经过下肢的六条经脉,包括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。

  • 阴狐疝气

    即狐疝。《金匮要略·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治》:“阴狐疝气者,偏有小大,时时上下,蜘蛛散主之。”详狐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