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地花生

地花生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地花生

药材名称地花生

拼音Dì Huā Shēnɡ

别名翻转红、猪大肠

来源远志地花生Polygala crotalarioides Buch.-Ham.,以入药。

生境分部四川。

性味甘,温。

功能主治补心安神,祛痰。主治血虚心悸,失眠多梦,咳嗽痰少等症。

用法用量1~3钱,水煎服或泡酒服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地花生

药材名称地花生

拼音Dì Huā Shēnɡ

别名翻转红

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
来源远志科植物猪大肠。春、秋采根,晒干备用。

原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,高6~20厘米。根肉质,形似猪大肠。茎直立或斜向上,淡紫色,被长柔毛。单叶互生;椭圆状或椭圆状倒卵形,全缘,先端微凹,边缘被睫毛,两面均被毛。总状花序,密生多数花,腋生或腋外生;花小,易落;苞片3,淡绿紫红色;花萼5:花瓣3,下部与雄蕊稍合生;雄蕊8,下部合生稍向一边开裂;子房2室。蒴果扁形,被硬毛。种子有毛,种阜有2枚卵形的附属物。花期8~9月。果期9~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疏林下矮草丛中。分布四川等地。

性味甘,温。

功能主治补心安神,祛痰。治血虚心悸,失眠多梦,咳嗽痰少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;或浸酒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舌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龙舌草药材名称龙舌草拼音Lónɡ Shé Cǎo别名塘底菜、水白菜、水芥菜、水莴苣、龙爪草、海菜来源水鳖科水车前属植物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

  • 白花蛇舌草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白花蛇舌草药材名称白花蛇舌草拼音Bái Huā Shé Shé Cǎo别名蛇舌草、蛇舌癀、蛇针草、蛇总管、二叶葎、白花十字草、尖刀草、甲猛草、龙舌草、蛇脷草

  • 广香藤

    药材名称广香藤拼音Guǎnɡ Xiānɡ Ténɡ别名降香藤、钻山风、铁牛钻石、香藤、黑风藤、小香藤、香藤风、铁钻、笼藤、山龙眼藤、飞扬藤、古风子、藤龙眼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载:"广香藤产于南安,绿叶

  • 泡桐根

    药材名称泡桐根拼音Pào Tó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泡酮工毛泡酮的根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ulownia fortunei (Seem.) Hemsl.P.tomentosa

  • 秃疮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秃疮花药材名称秃疮花拼音Tū Chuānɡ Huā别名秃子花、勒马回[陕西]来源罂粟科秃疮花属植物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(Maxim.)Fedde

  • 红靛

    药材名称红靛拼音Hónɡ Diàn别名岩紫苏;白花紫苏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毛萼鞘蕊花的根或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eus esquirolii(Levl.)Dunn[Calamintha

  • 川桐皮

    药材名称川桐皮拼音Chuān Tónɡ Pí英文名Septemlobate Kalopanax Bark别名茨楸、棘揪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

  • 野藿香

    药材名称野藿香拼音Yě Huò Xiānɡ别名牙皮弯(傣名)。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冠唇花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草本,高1~1.5米,全株有香气。茎四方形,被短柔

  • 白金果榄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金果榄药材名称白金果榄别名山总管、百解薯、银袋、苦凉藤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百解马兜铃Aristolochia westlandii Hemsl.,以块根入药。夏秋采挖,洗净切

  • 臭藿香

    药材名称臭藿香别名鸡冠香薷、相思草、瞌睡草来源唇形科臭藿香Elsholtzia cristata Willd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。性味辛,微凉。功能主治祛风热,散寒湿,止呕吐。主治黄疸,淋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