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表部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上睑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头眩》。又称晨晕、晨运。指眩晕常发生在清晨者。多因阳虚及痰浊固结所致。详阳虚眩晕、湿痰眩晕等条。
即手之第二指。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为蚱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8卷。清·汪昂撰。刊于1694年。本书取材以《本草纲目》和《神农本草经疏》二书为主,作者予以编选而成。内容首载药性总义,次将药物分为草、木、果、谷菜、金石水土、禽兽、鳞介鱼虫及人等八部,共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方。沉香、木香各半两,半夏曲(姜汁、竹沥汁制)四两,黄连(姜汁炒)、甘草各一两,人参、白术、茯苓各三两。为细末,甘草煎汤泛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钱,空腹淡姜汤送下。治脾虚热痰堵塞,膈气
病证名。小儿肺气通于鼻,气为阳。若气受风寒,停滞鼻间,则成鼻塞。治法:用通关膏敷囟,消风散煎服(《证治准绳》)。
病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即丹毒。见该条。
见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马尿泡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