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若被风邪伤肝,肝气不足,故令目泪出。”即迎风流泪,详该条。
①与天相对而言,属阴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神(自然界阴阳的变化)在天为风,在地为木,在脏为肝。”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。”②指耳前之肉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墙基(耳
①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马蹄金之别名。②见《本草推陈》。为大金钱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其义有二:①指沿黑睛与白睛交界处出现的灰白色环状混浊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肝藏血,血气不足,则肝虚,致受风邪,风邪搏于精气,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,绕于黑睛之际,精彩昏浊,黑白不明审,谓之目
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末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字及之。东平(今山东东平)人。弃儒从医。擅长治疗小儿疾病,尤其精于痘疹,与钱乙齐名。1093年(元祐八年)他采摭经效秘方,详明证候,撰成《小儿斑疹备急方论》1卷
出《瀛崖胜览》。即冬瓜,详该条。
①即津。详该条。②津,津液;气,阳气。如热伤津气,即津液与阳气两伤。
【介绍】:见程迴条。
正常的白苔是胃气所生,薄薄平铺于舌的中部和根部,颗粒均匀,干润适中,舌色如常。病变的白苔主风寒湿邪,主表证,一般证情尚轻;又根据舌苔的厚薄干湿,舌质的红淡以及兼证的不同,而有寒热虚实之分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。为灰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