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哺露疳

哺露疳

病证名。指小儿哺露而变生的疳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载其病因为:“小儿乳哺不调,伤于脾胃,脾胃衰弱,不能饮食,血气减损,不荣肌肉”所致。症见骨瘦如柴,呕逆,吐虫,心烦口渴,傍晚蒸热等。宜先用集圣丸(方见肝疳条)消积杀虫;如迁延日久,肚大青筋者,则宜人参丸(《太平圣惠方》:人参、麦冬、半夏黄芪大黄白茯苓柴胡黄芩诃黎勒甘草鳖甲川芎),以攻补兼施。参见哺露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肺胀嗽

    病名。《证治汇补·咳嗽章》:“肺胀嗽者,喘急气粗,或左或右,则眠不得,有嗽久而成肺痈肺痿者,必云门中府引痛,咯吐脓血,腥秽异常。”《松崖医径·咳嗽》:“肺胀嗽,用桔梗香薷汤。”参见肺胀条。

  • 新建

    ①经外奇穴。出《新针灸学》。位与足少阳胆经之居髎穴同。见该条。②推拿穴位名。出《实用小儿推拿》。在颈部第2~3颈椎棘突间。捏挤至皮肤呈紫红色为度。有清咽喉、散结热等作用。用于治疗喉痛,急性喉痹,乳蛾,

  • 金铅

    药名。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妇女初潮的月经名金铅,旧时用以入药,现已不用。

  • 蛲疳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五疳之一。详五疳条。

  • 胼胝

    病名。即手掌、足蹠皮肤局限增厚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。因患处长期受压、磨擦,局部气血受阻,皮肤失营而成。多见于掌蹠突起部位。患处皮肤增厚,以中央为甚,触之坚硬或有疼痛,边缘不清,表面多光滑,呈黄白色

  • 简明中医妇科学

    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编。本书分总论、各论两篇,分别介绍妇科学的基本知识、简史,以及调经、带下、孕育、胎前、临产、产后、乳病及杂病等内容,论析辨证和治疗较为简要。1959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志室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5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精宫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腰部,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三寸取穴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;并有第二

  • 鬼枕

    十三鬼穴之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百邪所病者,针有十三穴……第六针大椎上入发际一寸,名鬼枕。”所指即风府穴。

  • ①脉管。气血运行的通道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夫脉者,血之府也。”《灵枢·决气》:“壅遏营气,令无所避,是谓脉。”脉与心密切相连,为心气所推动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心主身之血脉。”③脉搏,脉象。《灵枢

  • 热实结胸

    结胸证之一。又名实热结胸、热结胸。指邪热伏饮搏结胸膈的病证。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十:“有热实结胸,胸中烦躁,心内懊憹,舌上燥渴,脉沉滑者,皆热证也,大陷胸汤主之。”《医学入门·杂症》:“热实结胸者,心下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