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哑门

哑门

经穴名。代号DU15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名瘖门,《千金翼方》又作痖门,近作哑门。别名舌横舌厌。属督脉。督脉、阳维之会。位于项正中线,入发际0.5寸,适当第一、二颈椎棘突之间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一说“在后发际宛宛中。”布有第三枕神经和枕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暴瘖,失语,头痛项强脊强反折,聋哑,癫痫,以及精神分裂症,癔病,大脑发育不全,脑性瘫痪等。直刺0.5~1寸,禁深刺(图101)。

图101

图101

猜你喜欢

  • 毒药草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藜芦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中经

    中风类型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:“正气引邪,僻不遂。邪在于络,肌肤不仁。邪在于经,即重不胜。”病情较中络略重。《医学正传·中风》:“或外无六经之形证,内无便溺之阻隔,但手足不遂,语言

  • 肾主骨

    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指肾有充养骨骼的作用。肾藏精,精生骨髓,骨髓充实,骨则强壮。故有肾生骨髓,肾充则髓实之说。说明骨骼的生长、营养、功能与肾气的强弱有直接关系。

  • 心烦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。又名烦心。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。烦多属热,亦有因于寒者。可见于外感、内伤多种病症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无大热,口燥渴,心烦,背微恶寒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”

  • 药按

    书名。又名《锦囊治疗方论》,1卷。(即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20)。清·冯兆张撰。为冯氏的医案记录。所列医案除述证用方外,附论方义,颇有发挥。

  • 针灸纂要

    针灸著作。2册。吴炳耀撰,吴韵桐绘图。书成于1933年。上册论内景、阴阳、五行、诊法、经络、针灸法及各种病证的针灸取穴法;下册包括十四经的经穴分寸歌、循行歌、主病歌等,每经绘有精细的经脉经穴彩色图,图

  • 苦葵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龙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肺疔

    病名。①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又名白疔,生于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,尤多见于手大指,其色白,且伴有发热咳嗽。治宜清泻肺热,服泻白散加解毒之品。②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白刃疔之又名。见该条。

  • 肾常虚

   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。肾属水,乃天一真精之所生,人之有肾,如树木之有根,而肾又为元气聚会之处,一水不胜二火(君火、相火),所以,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,肾常虚,筋骨难成乳必癯。肾主骨,肾虚则骨髓不满,面白,目

  • 牙虫

    病名。又名齿虫。①指牙被虫蛀而痛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牙虫是虫食于牙,牙根有孔,虫在其间,亦令牙疼痛。”②指蛀蚀牙齿的虫。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一:“五倍子煎浓汁,含漱数次,其虫立死,其患永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