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口唇为脾所主。多由小儿乳食不足,脾胃气虚所致。症见唇色淡白,咀嚼无力,时流清涎。治以补脾为主。宜扶元散。
【介绍】:见吴尚先条。
①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六方。皂角、枳壳、羌活、桑白皮、槟榔、制杏仁、麻仁、防风、白芷、陈皮各等分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五丸,温水或蜜汤吞下。治风秘。②《奇效良方》卷二十九方。炙皂角子、枳壳(
元代医疗机构名称。详见广惠司条。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炮制。清·张仲岩著《修事指南》,专论药物炮制方法。详炮制条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三。凡女子新婚初次性交而阴户疼痛,名曰嫁痛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榆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补阳还五汤条。
中医霍乱专著。清江曲春、赵履鳌撰于光绪十年(1884年)。全书分霍乱论、霍乱辨证两部分。末附备急方11首。现有光绪十四年(1888年)兴化四圣观刻本。
皮肤针疗法之一。因使用梅花针进行刺激而名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