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厚肠丸

厚肠丸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:厚肠丸

药方名称厚肠丸

处方人参(去芦)2两,白术(炒)2两,厚朴(去粗皮,姜制,炒)2两,丁香(不见火)2两,荜茇2两,红豆2两,诃子肉(煨)2两,附子(炮,去皮脐)2两,肉豆蔻(面裹煨)2两,神曲(炒)2两,缩砂仁2两,麦糵(炒)2两,白豆蔻2两,良姜(炒)2两,槟榔4两,胡椒4两,荜澄茄4两,白芍药4两,陈皮(去白,洗)4两,甘草(炙)4两,干姜(炮)4两,肉桂5两(去粗皮,不见火),白茯苓(去皮)1两,当归(去芦)1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稀饧为丸,每2两作10丸。

功能主治肠胃虚寒,不能克消水谷,大腑飧泄。

用法用量每服1丸或2丸,嚼细,白汤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

杨氏家藏方》卷七:厚肠丸

药方名称厚肠丸

处方钟乳粉2两,宣黄连(去须)1两,人参(去芦头)1两,白术1两,诃子(煨,去核)1两,肉豆蔻(面裹煨)1两,厚朴生姜汁制)1两,白茯苓(去皮)1两,茴香(炒)1两,阿胶蚌粉炒)1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入钟乳粉同研匀,汤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脏气虚寒,下利不止,里急后重,脐腹(疒丂)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0丸,空心糯米送下。

摘录杨氏家藏方》卷七

《百一》卷六:厚肠丸

药方名称厚肠丸

别名厚朴

处方龙骨干姜(炮)、附子(炮,去皮脐)、厚朴(姜制)、诃子(炮,去核)、肉豆蔻(面裹煨)、陈皮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久泻。

用法用量厚朴丸(《奇效良方》卷十四)。

摘录《百一》卷六

兰室秘藏》卷下:厚肠丸

药方名称厚肠丸

别名厚朴

处方厚朴2分,青皮2分,橘红3分,半夏3分,苍术3分,人参3分,枳实5分,麦糵面5分,神曲末5分。

制法上为极细末,水煮面糊为丸,如麻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失乳,以食饲之,不能克化,或生腹胀,四肢瘦弱,或痢色无常。

用法用量厚朴丸(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三)。

注意忌饱食。

摘录兰室秘藏》卷下

《扁鹊心书·神方》:厚肠丸

药方名称厚肠丸

处方川乌(炮)1两,肉桂1两,硫黄(另研)1两,赤石脂(煅)1两,干姜(炒)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糯米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脾虚伤食,大便下赤白脓,肠鸣腹痛,泄下,米谷不化;小儿脾虚滑泄脱肛,疳瘦。

用法用量每服50丸,白汤送下。

摘录《扁鹊心书·神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回阳散

    《外科传薪集》:回阳散药方名称回阳散处方煨姜90克肉桂15克赤芍(炒)90克 南星30克草乌(炒)90克白芷3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。功能主治治痈疽阴疮,皮色不变,漫肿无头,坚硬疼痛;风痹脚气,手足麻木

  • 健民丹

    药方名称健民丹处方粉甘草1两,西滑石1两,朱砂1钱,紫蔻仁3钱,丁香1钱5分,薄荷冰2分。制法上为细末,水为丸,滑石、朱砂为衣,如莱菔子大。功能主治中暑吐泻,晕车晕船,呕吐恶心,胃口不开,饮酒过度,小

  • 咳逆丸

    药方名称咳逆丸处方花椒(微炒出汗,去自)。制法上为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呕逆。用法用量每服15丸,醋汤送下。摘录《回春》卷三

  • 大青龙加黄芩汤

    药方名称大青龙加黄芩汤处方麻黄2两,桂枝6钱2字半,甘草6钱2字半,杏仁40个,生姜1两,大枣12枚,石膏2鸡子大,黄芩6钱2字半。功能主治太阳无汗,恶风烦躁。寒疫头痛,身热无汗,恶风烦躁者。用法用量

  • 钩藤紫草汤

    药方名称钩藤紫草汤处方钩藤、紫草茸、牛蒡子。功能主治痘疹惊狂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治痘全书》卷十四

  • 葱粥

    《圣惠》卷九十六:葱粥药方名称葱粥处方葱白10茎(去须,切),黄牛乳3合,粳米3合。功能主治五淋,小便赤涩,脐下急痛。用法用量上先以乳炒葱令熟,即入米水,依寻常煮粥,食之。摘录《圣惠》卷九十六《圣济总

  • 加减清心莲子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减清心莲子汤处方石莲肉、西洋参、麦冬、地骨皮、黄芩、焦山栀、生甘草、车前子。功能主治带下。因心火不静,热传于脾,脾中湿热,蒸郁化火而为赤带者。摘录《顾氏医径》卷四

  • 天麻煎丸

    药方名称天麻煎丸处方天麻(去芦头)防风(去芦头)人参(去芦头)各30克 白僵蚕(炒)干蝎(炒)朱砂(研,水飞)雄黄(研)甘草(炙)各15克麝香牛黄(研)各7.5克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两作40丸。

  • 懊憹散

    《外台》卷二引《范汪方》:懊憹散药方名称懊憹散处方雚芦10分,干漆2分,萹蓄2分。制法上药各为细末,和匀。功能主治伤寒心中懊憹,下利,谷道中烂伤。热患有蛔虫懊憹。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,食前粥饮下,日2次

  • 平肝流气饮

    药方名称平肝流气饮处方当归3克(酒洗)白芍1.2克(酒炒)川芎1.8克橘皮3克(盐汤洗)茯苓3克(去皮)半夏(姜制)青皮各1.8克(醋炒)黄连2.4克(酒炒)柴胡2.1克香附2.4克(童便浸,炒)厚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