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大生要旨》卷二。即子嗽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咳嗽》。多因食积湿痰生火,上凌于肺所致。故治疗常以青黛、瓜蒌为主药。参见食积痰嗽、食积嗽等条。
即门牙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中暍,……前板齿燥。”参见门牙条。
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。即肠风,详该条。
见《诗经》。为茜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昆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。即痘疮。详该条。
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。
五音之一。肾音羽,其音柔细尖利,沉而深。
病证名,指小儿肾与膀胱有热而致小便淋沥的证候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:“小儿诸淋者,肾与膀胱热也。膀胱与肾为表里,俱主水,水入小肠,下于胞,行于阴,为小便也。肾气下通于阴,阴,水液之通路,膀胱津液之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