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多由时病热毒不清引起。《重楼玉钥续编》:“舌根生痈,红而且肿。”甚至连喉肿痛。治宜清热凉血解毒。可选犀角地黄汤、黄连解毒汤等加减。参见舌痈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苏敬条。
病名。多由杨梅疮毒未尽,漫延上冲于咽所致,参见杨梅喉癣条。
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。
【介绍】:见萧埙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清源(今山西清徐)人。字季裕。建炎中年(1127~1130)曾任朝奉郎、前江南道都总管同干公事。善针灸。撰有《膏肓腧穴灸法》、《脉法要略》等书。
丛书名。22卷。清·郑玉坛撰。刊于1796年。本书包括《伤寒杂病心法集解》(附《医方合编》)、《幼科心法集解》、《彤园妇科》、《外科图形脉证》(附《医方便考》)四种。系在《医宗金鉴》编次的基础上,旁采
即《难经》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头皮光滑,额角胀大的病态。清·程杏轩《医述·幼科集要》:“颅胀,与囟填不同,……头皮光急,额角胀大,乃肝肾虚热上冲。”治宜育阴之剂以镇之,用地黄汤加减。
即孙络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络之别者为孙。”详孙络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