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东汉时巫医。汝南(今河南汝南)人。《后汉书》有其传记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三月泡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衡疽①。见该条。
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急而重的病症,亦可指急性病、新发病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紫金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苦石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即呼呷有声,喉有痰鸣的咳嗽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四:“呷嗽者,犹是咳嗽也。其胸膈痰饮多者,嗽则气动于痰,上搏咽喉之间,痰气相击,随嗽动息,呼呷有声,谓之呷嗽。”治宜消痰破气。选用二陈汤、三子养亲汤
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又名阴包毒疮。指生于大腿内侧阴包穴之外痈。证治见大腿痈条。
经穴分类名。原,即本原,原气的意思。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穴位称为原穴。原气与三焦有密切关系,三焦是原气的别使,导源于肾间动气,通达全身,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。脏腑病变,往往反应于十二原穴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继宣。虞山(今江苏常熟)人。长于喉痧证,著有《疫痧草》(1801年)一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