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伏阳

伏阳

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。《素问遗篇·本病论》:“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。”参伏气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莫致道

    【介绍】:见莫伯盛条。

  • 暑中阳邪

    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三十九。即阳暑。详该条。

  • 翻胃

    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四。①即反胃,亦称胃反。详反胃、胃反条。②指大便溏利,每食必吐之膈症。《医宗己任篇·膈症》:“有一种大便甚利且溏,每食必吐,是名翻胃。王太仆云:食入反出,是无火也,八味丸主之。

  • 渗湿于热下

    出《温热论》。治疗温病表证挟湿的方法。温病初起挟有表湿,于辛凉解表剂中加用芦根、滑石一类渗淡利湿药,使湿从下去,温热即易于清解。

  • 牛疔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。皮色不变,但肿而头黑,形圆而小,疮口内无油,皰起掐之不破,挑之黄水出,四边赤,身有寒热。治法同疔疮。

  • 子夜

    即午夜。详十二时条。

  • 伤寒平议

    见六译馆医学从书条。

  • 野白纸扇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山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白水

    古病名。十水之一。《中藏经·论水肿脉证生死候》:“白水者,其根起于肺,其状先从脚肿,而上气喘嗽也。”参见十水条。

  • 胡德甫

    【介绍】:见胡文涣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