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人参养胃汤

人参养胃汤

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人参养胃汤

药方名称人参养胃汤

处方苍术厚朴(姜制)、半夏(汤洗七次),各二钱。人参茯苓草果藿香,各一钱。橘皮,一钱二分。炙甘草,半钱。

功能主治治外感风邪,内伤生冷。

用法用量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七片,乌梅半个,煎一钟,不拘时服。

摘录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人参养胃汤

药方名称人参养胃汤

处方半夏(汤洗七次)、厚朴(去粗皮.姜汁制)、苍术(米泔浸一宿.洗.切.炒),各一两。藿香叶(洗去土)、草果(去皮膜)、茯苓(去黑皮)、人参,各半两。甘草(炙)二钱半,橘红七钱半。

炮制上为俰咀。

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,内伤生冷,憎寒壮热,头目昏疼,肢体拘急,不问风寒二证及内外之殊,均可治疗。先用厚被盖睡,连进此药数服,以薄粥汤之类佐之,令四肢微汗然。俟汗干,则徐徐去被,谨避外风,自然解散。若原自有汗,亦须温润以和解之,或有馀热,则以参苏饮款款调之;或尚头疼,则以浓煎生姜葱白汤下如圣饼子。三证既除,则不必服药,但节其饮食,适其寒温,自然平治。大抵感冒,古人不敢轻发汗者,止由麻黄能开腠理,用或不能得其宜,则导泄真气,因而致虚,变生他证。

此药乃平和之剂,止能温中解表而已,不致妄扰也。兼能辟山岚瘴气。四时瘟疫,常服尤佳。

用法用量每服四钱,水一盏半,姜七片,乌梅一个,煎至六分,去滓,热服之。兼治饮食伤脾,发为疟;或脾胃中虚寒,呕逆恶心,皆可化之。或发寒疟、寒疲及恶寒者,并加附子,是为十味不换金散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:人参养胃汤

药方名称人参养胃汤

处方半夏(汤洗七次)厚朴(去粗皮,姜汁制)苍术(米泔浸一宿,洗,切)各30克藿香叶(洗去土)草果(去皮膜)茯苓(去黑皮)人参各15克甘草(炙)7.5克橘红22.5克

制法上药嚼咀。

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。内伤生冷,憎寒壮热,头目昏疼,肢体拘急;及饮食伤脾,发为痎疟;或脾胃虚寒,呕逆恶心。

用法用量每服12克,用水220毫升,加生姜7片,乌梅1个,煎至150毫升,去滓热服。

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

猜你喜欢

  • 加味火杴丸

    药方名称加味火杴丸处方火杴草9斤,枯松枝2两,石膏3两(煅),石楠叶1斤,萆薢半两(醋煮7次,晒干)。制法上为末,醋糊为丸。功能主治阳证脚气。用法用量方中枯松枝用量原脱,据《普济方》补。摘录《朱氏集验

  • 定喘芎苏散

    药方名称定喘芎苏散处方蓖麻子(去壳膜)1钱,川芎1分半,紫苏1分半,粟壳(蜜炙)5分。功能主治小儿咳嗽气喘。用法用量上作1服,用水1钟,加生姜3片,煎至5分,不拘时服。摘录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

  • 调和大补羹

    药方名称调和大补羹处方大米、小米、糯米、苡仁米、莲肉、芡实、山药、白茯苓各等分,白糖少许。制法炒熟呈黄色,为末。功能主治脾胃虚弱。用法用量每日空腹白滚汤和羹食之。摘录《鲁府禁方》卷一

  • 荡涤饮

    药方名称荡涤饮处方生地5钱,麦冬3钱,知母1钱,僵蚕1钱(酒炒),黄芩1钱,浙贝2钱,花粉2钱,天冬2钱,黄柏1钱,甘草1钱,玉竹6钱,云苓3钱。功能主治瘟疫白喉初起。摘录《喉科种福》卷三

  • 川椒丸

  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卷十:川椒丸药方名称川椒丸处方川椒30克(去目并闭口者,慢火炒香热为度)肉豆蔻(面裹煨)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,粳米饭和丸,如黍米大。功能主治主夏月感受寒湿,泄泻不止。用法用量每服

  • 加减四味升麻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减四味升麻汤处方升麻、葛根、芍药、甘草、防风、桔梗、紫苏、苍术、陈皮、枳壳、柴胡。功能主治水痘赤痘。用法用量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疹热不退,加黄芩;呕吐,加藿香;泻甚者,去苍术、枳壳,加诃子

  • 洗痔枳壳汤

    药方名称洗痔枳壳汤处方枳壳60克 癞虾蟆草(一名荔枝草)60克功能主治缩痔消肿。治痔疮肿痛,肛门下坠。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,将上二味煎数沸,先熏后洗。良久,留再热熏洗,甚者三次即消。摘录《外科正宗》

  • 补虚降火汤

    药方名称补虚降火汤处方人参1钱,麦冬(去心)1钱,元参1钱,桑叶1钱,苏子1钱。功能主治产后阳明感风而大喘大汗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叶氏女科》卷三

  • 加减真武汤

    《医学探骊集》卷三:加减真武汤药方名称加减真武汤处方焦白术4钱,吴茱萸4钱,附子3钱(炙),茯苓4钱,延胡索3钱,槟榔2钱,白芍2钱,炮姜3钱。功能主治年老偶感寒邪,头痛恶寒,而不发热,腹痛者。用法用

  • 金水六君煎

    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:金水六君煎药方名称金水六君煎处方当归6克 熟地9~15克陈皮4.5克半夏6克茯苓6克 炙甘草3克功能主治养阴化痰。治肺肾虚寒,水泛为痰,或年迈阴虚,血气不足,外受风寒,咳嗽呕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