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黄凯钧条。
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:“其形如栗子。”相当于痔核之颜色紫红深暗者。
综合性医书。清·高士宗撰述。1699年由高氏弟子据其讲稿记录整理而成。全书共43篇,阐述病因、病理、诊治要则、用药及辨药大略。作者善于辨别疑似之证,力究疾病原委,治病反对拘泥成方,论述简要切实。后收入
指肌肉与骨节相连部位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刺此者,必中气穴,无中肉节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疳气下注入阴,致使阴囊水肿呈黄亮色者。多由疳疾脾胃虚弱,以致水湿下注所致。临床可伴有局部肿痛,小便不利,或瘙痒等。治宜化气利湿,用五苓散;外用蛇床子煎水淋洗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世茂。祖籍安徽,后迁居到兰溪(今浙江兰溪)。少时学儒,因为父病而学医。治病效果较好,多用补法。著有《医案》一书,已佚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。为土荆芥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参见女科辑要条。
书名。①即徐彬撰《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》,详该条。②宋·李涉撰。书未传。
指头维穴部位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阳明根于厉兑,结于颡大。颡大者,钳耳也。”楼英注:“颡大谓额角入发际,头维二穴也,以其钳索于耳上,故名钳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