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即脉痿。《医宗必读·痿》:“心痿者,脉痿也。”详脉痿条。
骨名。出《灵枢·骨度》。又名核骨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即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蠹疽,见该条。
病名。指妇人经水不调兼见咽喉肿痛者。《医学心悟》卷四:“经闭喉肿,女人经水不调,壅塞经脉,亦令喉肿。宜用四物汤加牛膝、茺蔚子、香附、桃仁之类,俾经脉流通,其肿自消也。”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养生术语。指唾液。《医心方》卷二十七:“唾者凑为醴泉。”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以协助太医院高级官员工作,官阶正四品。
见外科证治全生集条。
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冰翳。其障“如冰冻坚实,傍观透于瞳神内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属圆翳内障范围,详该条。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又名杉子、杉塔。为杉科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(Lamb.)Hook.的球果。辛,微温。①治慢性气管炎,疝气,乳痈。煎服:30~90克。②研末调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