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鹅口疮

鹅口疮

病证名。又名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口里所起白屑,乃至舌上成疮,如鹅口里,世谓之鹅口。”为多见于新生儿、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。脾经邪热,或久热伤及胃阴,均可导致本证。《外科正宗》:“鹅口疮,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,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,甚则咽间叠叠肿起,致难乳哺,多生啼叫。”脾经郁热的宜清泄,用清胃散胃阴不足的宜滋润,用益胃汤。一般外用吹口散(方见口疮条)或冰硼散锡类散涂拭患处。或常用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煎汤漱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押手法

    指针刺时,如何使用押手协助刺手进针的方法。临床常用的有指切押手法,撮捏押手法,舒张押手法,骈指押手法等数种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钚铫

    【介绍】:见环跳条。

  • 夏子益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名德懋(一名德)。取师传方药及家藏方,编为《卫生十全方》12卷;附以自著论述奇形怪证的《奇疾方》1卷,共十三卷。原本散佚,今有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本《卫生十全方》3卷,《奇疾方》1卷

  • 隔蒜灸

    间接灸之一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取厚3毫米左右的鲜大蒜片,以细针穿刺数孔,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。一般每次5~7壮。适用于疮疖初起,毒虫咬伤,瘰疬,肺结核等。

  • 加减第二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。即倪涵初治痢第二方,见该条。

  • 怀牛膝

    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牛膝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下巴脱落

    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见《伤科汇纂·绘上用手法十四图》。详颊车蹉条。

  • 三消饮

    《瘟疫论补注》卷上方。槟榔、厚朴、芍药、甘草、知母、黄芩、大黄、葛根、羌活、柴胡。加生姜、大枣、水煎服。治瘟疫,有三阳形证,兼有里证者。

  • 孩儿参

    见《饮片新参》。为太子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髓液

    指骨髓。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》:“阴阳不和,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,髓液皆减而下,下过度则虚,虚故腰背痛而胫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