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。即鼻孔。详该条。
眼的部位。见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三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
即补阴。详该条。
一种生理性变异的脉位。桡动脉从尺部斜向桡骨茎突背处侧,向合谷方向伸延。切脉位置应相应改变。
证名。指前阴有寒冷的感觉。出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。又名阴冷。因下元虚冷,寒气凝结而致者,男子阴冷而痿,女子阴冷而腹内亦觉冷,常影响生育。治宜温肾散寒。用金匮肾气丸加鹿茸、十补丸、加减内固丸等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饮冷受寒所致的泄泻。《古今医彻·泄泻论》:“寒胜则洞泻而澄彻清冷。”《不知医必要·泄泻》:“洞泻一症,忽然大泻不止,或汗或喘,最为危候。多因夏月伏阴在内,虚寒人恣食寒凉蔬果所致。须连服大剂附子
病名。即暑泻。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一:“暑泄,夏月暴注水泄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泄泻源流》:“又有暑泄,因受暑邪,烦渴,尿赤,自汗面垢,暴泻如水。宜茹令汤、桂苓甘露饮。”详暑泻条。
古人认为会厌之开阖有如门户之开阖,与发声有密切关系。故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:“会厌者,音声之户也。”
书名。16卷。清·周扬俊撰于1677年。周氏于《伤寒论》注家中,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,遂以方氏《伤寒论条辨》、喻氏《尚论篇》两个注本为基础,加上他个人的见解,逐条予以注释,因名“三注”。在原文编次方面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