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证名。亸,垂下;曳,拖拉。指因风气而致的肌肉麻痹、肢体纵,不能收摄抬举者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七。如面瘫、偏枯、某些截瘫或肌肉顽麻病证,多与风气有关。
人体部位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腕关节。由腕骨近端与尺挠骨远端组成。
证名。指面目浮肿由虚所致者。见《景岳全书·面病》。详面目浮肿条。
①脉症俱实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所谓重实者,言大热病,气热,脉满,是谓重实。”②实证误用补药。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:“月满而补,血气扬溢,络有留血,命曰重实。”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胖大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食疗本草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医学正传》。即百日咳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本神》。指骨节痠楚。多由肾虚精伤所致。兼见腰膝软弱而冷,多属虚证;又因风湿或浊毒乘袭而引起者,则为实证。本证可见于痿、痹、虚劳等病。参见该条。
指湿热流注于下焦。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、身重疲乏、舌苔黄腻、胃纳不佳等。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、湿热泄泻、淋浊、癃闭、阴痒、白带、下肢关节肿痛、湿脚气感染等症。
指脾胃。《脾胃论》:“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也。”脾胃属土而居中,故称之为中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