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由热灼阴伤,肝脉失养所致。见于急性热病后期。症见头晕,眼干,视物不清,手足心热或麻木等。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,传染性后脑炎及中毒性脑病所致之目盲,视神经萎缩等。治宜滋阴养肝。用杞菊地黄丸,或石斛夜
即舌质。详该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指月经不调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白喉。见清·郑若溪《喉白阐微》。症治参见白喉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周医生。字孝通。河南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。
病证名。疳疮的一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又名蜡烛泻。指男性患下疳时久而遍溃者。
见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条。
见本草经疏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·癣候:“小儿面上癣,皮如甲错起、干燥,谓之乳癣。言儿饮乳,乳汁渍污儿面,变生此,仍以乳汁洗之,便瘥。”即奶癣,参见该条。
五代时官名。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,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