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阳自和

阴阳自和

指人体正气的自然调节机能,不假药物而能恢复健康。临床过程中出现体温正常,气血调和,食欲增加,二便通利等,是阴阳趋向平衡的现象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凡病若发汗,若吐,若下,若亡津液,阴阳自和者必自愈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滋血润肠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四方。当归、白芍药、生地黄、红花、桃仁、枳壳、大黄。为末和丸,韭汁冲服。治脾气亏败,血液俱耗,胃脘干枯,小便闭,大便如羊粪,隧道涩而成噎膈者。

  • 督脉之别

    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督脉络脉。详该条。

  • 痰饮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痰饮病所致的咳嗽。《丹溪心法附余·咳嗽》:“辰砂半夏丸,治一切痰饮咳嗽。”《医门法律·咳嗽续论》:“盖以咳嗽必因之痰饮,而五饮之中,独膈上支饮,最为咳嗽根底,外邪入而合之固嗽,即无外邪,而支

  • 石门坎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鸡骨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中医政策

    指中国政府在五十年代为保护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而制定的政策。见《人民日报》1954年10月20日以“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”为题的社论。其核心是肯定“中国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儿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

  • 养生要集

    养生书。晋·张湛著。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养生著作。原书已佚,其中许多片段被录入《医心方》卷二十七、二十八中。

  • 小和尚藤

    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小金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心汗

    病名。《丹溪心法·盗汗》。指心窝部多汗。《医林绳墨·汗》:“又有心汗者,当心膻中,聚而有汗。”因忧思惊恐,伤及心脾所致。治宜补养心脾,敛神益气,选用生脉散、归脾汤、补心丹、茯苓补心汤等方。

  • 云雾草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松萝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虚寒

    指正气虚兼寒(多以内寒为主)的证候。主要表现为面黄少华、食欲不振、口泛清涎、形寒怕冷、脘腹胀痛、得热则舒、妇女带下清稀、腰背痠重、小便清长、大便稀薄,舌淡苔白,脉沉迟缓弱。治当以温阳补虚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