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碎米柴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有毒飞虫或蠕虫叮咬伤。见《疡科选粹》卷七。伤处迅速红肿痒痛,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,面目肿胀。治宜二味拔毒散外敷。余参见蜈蚣咬伤条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海带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学家。系藏医北方学派医家,著有《医学通义》一书。
见《本经逢原》。为灰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民间医生。自采药物于泰山,为人治病多效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羊角扭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若迎风而出汪汪,冬日多,夏日少,拭即还生。又不分四季皆有,此冷泪也。”多由肝肾两虚,精血亏耗,招引外风所致。如椒疮及鼻部疾病引起泪道不畅等,亦可造成。本证眼无红痛,无时泪下,迎风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五灵脂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丛名书。汪绍达辑。刊于1929年。包括《叶天士家传秘诀》、《慎疾刍言》、《李翁医记》及(日)今村亮《医事启源》四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