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盆寒药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千金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千金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六:“人先天地痛,忽被鬼邪所击,当时心腹刺痛,或闷绝倒地,如中恶之类。其得差之后,余气不歇,停住积久,有时发动,连滞停住,乃至于死。死后注易傍人,故谓之鬼疰也。”可选用犀角散
药物剂型之一。药物加水蒸馏,收集所得的澄明、具芳香性的液体。如金银花露(单味成药)。
见万氏济世良方条。
病证名。风林寺《女科秘宝》:“经来小便痛如刀割,此血淋也。先用牛膝汤(牛膝、麝香、乳香)一剂,后用海金砂丸(海金砂、猪苓、泽泻、白术、车前子、木通、萆薢,为末,米湖小丸,空心下百丸。”
病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多由心胆二经伏火循经上攻、或挟外邪所致。症见咽喉或痛不能下咽、或会厌、舌根部两旁上下生紫黑点如小豆大。治以清火利咽、凉膈解毒。方用清肺化热汤。(荆芥、玄参、桔梗、甘草、射干
①经穴名,代号LU8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手太阴肺经。经(金)穴。位于前臂掌侧,当桡骨茎突内缘,腕横纹上1寸处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和桡动、静脉。主治咳嗽,气喘,胸痛,喉痹,手腕痛等。直刺0
喻其作用有如掣物引提上升的治法。即升举中气。如补中益气汤之治疗气虚下陷之证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气虚宜掣引之。”
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方。胡黄连、炒芜荑、黄连各二两,使君子仁一两,麝香(另研)五分,干蝦蟆(酒熬膏)五枚。为末,用膏和丸,麻子大,二至三岁儿,每服五至七丸,三岁以上每服十至十五丸,不拘时人参煎汤送下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三方。煨大黄、黄芪、炒牛蒡子、牡蛎(盐泥裹烧)、金银花各五两,炙甘草二两,没药、乳香、栝蒌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去渣,疮在上者食后服,疮在下者食前服。治恶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