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腋痈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世代为医,精通医术。擅长治疗传染病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夜关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十剂之一。用宣开散郁药物组成,具有解除壅塞作用的方剂。如气郁用香附、枳、桔开之;火郁用山栀、青黛散之;湿郁用苍术、厚朴升之,甚则用风药胜之;痰郁用南星、橘皮化之,甚则瓜蒂、藜芦涌之;血郁用桃仁、红花行
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所撰《胡元质经效方》,为江淮一带医家所推重。
经穴名。代号ST2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腹部,脐上4寸,旁开2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又云去任脉三寸)。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,并有第八肋间动、静脉分支及腹臂上动、静脉分支通过。主治胃痛,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紫茉莉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又称托法。用内服药治疗疮疡的三大治法之一。是运用补益气血的药物,扶助正气,托毒外出,以免毒邪内陷的方法。①托毒透脓法。适用于疮疡中期毒邪盛而正气未虚,尚未溃破者,用黄芪、当归、川芎、穿山甲片、白芷、皂
即补法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古羊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