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。《万病回春》卷四:“湿痰嗽者,有痰,痰出嗽止是也。”详痰嗽、咳嗽条。
病证名。清·周登庸《续广达生篇》卷二:“妊娠呕吐不已,数月不思饮食,精神如常,非恶阻,名子翻胃症。”
丛书名。张骥辑。刊于1933年。包括《医学三字经》、《春温三字诀》、《痢症三字诀》、《三字经汤方歌括》、《春温三字诀方歌》、《痢症三字诀歌括》,后三种系张骥增辑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。小儿肌肤柔脆,抵抗力弱,冬月寒气侵袭,易致局部皮肤皲裂,久而生疮,或痒或痛,焮赤红肿,破出脓汁。多见于两耳或手足间。以外治为主,可用蜀椒和盐入酒煎之,乘热蘸涂患处;或用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二。即鹤膝风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浙江省卫生厅主编。本书是在浙江省卫生厅等单位多年在天目山地区药物普查的基础上,结合当地民间的医疗经验,中药生产和利用等进行了系统的科学整理。书中除介绍天目山地区自然植物分布外,并按植物学科对11
又称和中。是治疗胃气不和的方法。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脘胀闷、暖气吐酸、厌食、舌淡苔白等证候,用陈皮、姜半夏、木香、砂仁等药。
病证名。即浊病。因浊病有赤浊、白浊之不同,故又称赤白浊或二浊。赤白浊在古代文献中有指小便浑浊者(如《丹溪心法·赤白浊》),后人名为便浊、溺浊、尿浊;有指阴茎口流浊物而小便不浑浊者(如《证治准绳·赤白浊
病证名,指小儿肾与膀胱有热而致小便淋沥的证候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:“小儿诸淋者,肾与膀胱热也。膀胱与肾为表里,俱主水,水入小肠,下于胞,行于阴,为小便也。肾气下通于阴,阴,水液之通路,膀胱津液之府
病名。见清·阎纯玺《胎产心法》。亦称过期妊娠。指妊娠足月而逾期半月不产,或月经周期规律,而按末次月经计算,超过42周而未产者。多因气虚或血虚气滞所致。若平素体虚气弱、妊娠足月,无力送胎下行而逾期不产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