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鸡内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地桃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系指牙龈生疔色黑。多由阳明火毒、或大肠经湿热薰蒸而成。为疔生于牙缝龈肉上,其色黑,且麻木而痒,或破溃后流脓血,疼痛甚剧,连及腮项。“牙疔牙缝胃火成,大肠湿热亦可生。肿如粟米连腮痛,若兼麻痒即黑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。挛为曲而不伸之状,常与拘、急并称,如拘挛、挛急、多属筋病。可分虚实寒热四证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《内经》言挛皆属肝,肝主身之筋故也。……有热,有寒,有虚,有实。”虚挛多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孩儿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鸭儿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伤山条。
前阴尿道口与后阴肛门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浊阴出下窍。”
【介绍】:见张采田条。
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之猛烈程度最轻者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小毒治病,十去其八。”